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1日讯 19日上午,国际工程前沿问题业务交流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分会主办,建纬律师事务所承办,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支持。会议旨在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应对国际工程前沿问题,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现场,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共12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国际工程前沿问题和未来趋势。交流会由建纬北京办公室管理合伙人宋玉祥主持。

国际工程前沿问题业务交流会现场。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分会会长李礼平表示,中国建筑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建筑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取得成绩,但也面临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建设行业贸促会与建纬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建设行业调解服务中心”,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更加专业、更为友好的争议解决方式。

  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主任邵万权说,要加强法治合作,推动规则融合,构建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以应对不同国家法律体系的差异和冲突,并推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同时,要重视培养熟悉国际规则、擅长处理法律事务的高端人才,以应对跨国投资的挑战。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常务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郑超简要回顾了我国国际工程行业的发展历程。他还分析了当前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面临的形势和困难,简要介绍了机电商会专家委员会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工程市场的措施,并提出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袁立以《海外投建营项目特征及未来发展建议》为题,主要分析了海外投建营项目的发展历程、特征和未来发展建议。袁立认为,中国企业应更加关注投建营的运营收益,而不仅仅是EPC收益,才能真正实现海外投建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原中国电建国际公司总经理和中国水电国际公司董事长、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宋东升以《日本国际工程行业的教训与启示》为题,分析了日本国际工程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其衰落的原因,并从中提炼出对中国国际工程行业的启示。日本国际工程行业经历了从起步到辉煌再到衰落的过程,其衰落的原因包括国内建筑市场拖累、政府支持政策收缩、海外投资转型落后、中韩企业竞争以及日元汇率变化等。日本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国际工程行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建纬研究院院长朱树英发表了题为《“一带一路”项目PPP+EPC模式的合同规制和合规把控》的演讲。阐述了“一带一路”项目的法律风险及防控措施,以及PPP+EPC模式的合同管理与合规操作。他提出,国际工程项目需面对内外部风险,应采取全程法律风险管理策略。他还介绍了华东政法大学投资与建设法治研究院的成立以及投建营一体化的优势,并通过实例分享了合规管理的要点,包括项目选择、招标、法律审查、谈判、联合体组建、政策支持和融资落实等方面。

  建纬北京管理合伙人宋玉祥以《晚近国际工程业务转型升级和模式创新实践中暴露出来的新问题和新启示》为题,揭示了国际工程业务转型升级和模式创新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包括垫资延付项目风险、小比例参股投资模式局限性、投融建营一体化项目风险、海外工程收购项目风险,以及合作条件的严苛化(如超长质保期)等。为此,宋玉祥提出了一系列启示与反思,强调转换投资拉动工程项目的运作思路,加强前期尽职调查和可行性研究,重视工程实施能力建设,坚持与我国国家利益和法律政策保持一致,并关注东道国环境变化,加强合规管理,积极寻求多元化融资渠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以提高风险应对能力,促进国际工程业务健康发展。

  中国信保资信有限公司高级主管王福俭以《信用保险价值再认识及最新承保政策》为题,全面分析了信用保险在国际工程和海外投资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案例和数据说明了其风险管理、融资便利和综合服务价值。同时,王福俭还强调了认识信用保险的新视角,并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国际信贷方式和国家竞争工具。

  原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副总裁沈光伟以《开展国际工程投融资业务:团队工作的核心是响应企业内部评审和金融机构要求》为题,深入探讨了国际工程投融资业务中的关键问题,涵盖了信用主体、项目融资和清洁发展机制(CDM)等方面。

  建纬律师事务所国际业务部主任、建纬总分所管委会委员陈军带来了题为《“一带一路”基建投资项目退出机制初探》的演讲,强调了选择优质项目、聚焦主业、灵活运用退出机制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实践中存在的挑战,如政策完善、资产组合、地缘政治风险等。

  建纬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建纬(北京)律师事务所主任宋仲春表示,此次国际工程前沿问题业务交流会汇聚了众多行业专家和优秀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国际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各位嘉宾不仅对国际工程领域的风险和挑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交流会后,国际工程前沿问题闭门研讨会举办。来自国际工程领域的近30位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围绕国际工程投资、融资、合规、风险控制、索赔与争议解决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工程合作提供经验和建议。

(责任编辑:朱晓航)